第十九章 古玉吉祥圖案

古玉吉祥圖案

第十九章 古玉吉祥圖案

    中國古代紋飾中的吉祥圖案,大多以簡單的形象拼湊來表示世俗的吉語和祝頌,但有些亦頗具特別的構思,令人喜愛。它最少可溯源於秦漢,漢代的磚瓦、銅鏡,就都雕有吉祥的圖案,並常以龍、鳳、鹿、鶴、羊來表示吉祥,也有以「四神」的「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」及山、海、動植物紋飾等圖案,來配合許多吉祥的銘文。

    漢代的吉祥圖案和吉祥語,採用最多的如:「吉祥」、「長樂未央」、「千秋萬歲」、「大樂富貴」、「宜富宜貴」、「延年益壽」、「未央長生」、「祿(雕鹿以喻)甲天下」,它們造型之古拙、簡練、生動和有力,實在是精美的繪畫和雕塑,非常耐人玩味。

    吉祥圖案雖然漢代已有了,但蓬勃的發展,卻是宋元的時期。宋 代供觀賞陳設的圓雕玉人和動物、植物雕塑已明顯增多。玉雕往往寓有諧音吉語和民俗內容,除承上之遺風,魚表示有餘、羊表吉祥、松鶴寓長壽或求仙外,如雕孩兒、石榴則寓多子,喜雀表示喜從天降,竹子水仙代表群仙祝壽。雕蝠(福)磬(慶)靈芝(壽)水仙,是祝壽時寓作福慶壽仙的吉語;鶴鹿長春之圖案是祝頌夫婦長壽、長春不老之意;雕蝠、磬、魚之圖案含有雙重意義:一是吉祥語以福慶有餘為諧音;二是磬為宗廟中的樂器,慶典時需奏磬;魚為主要食物,亦可視為財富之一。人們用這些玉雕作為饋贈物品,因其祝頌的吉語,皆表現在圖案之內容上,構思獨特而甚受歡迎。

    元代開始,社會逐漸流行說「吉利語」的禮俗,忌諱不祥的事物,在此心理背景的影響下,吉祥式的藝術便獲得了充分的發展。在繪畫題材的構思上,尤突出表現了這種趨勢,像竹表示「竹報平安」,松柏象徵長壽,牡丹寓意富貴。此種祈求平安、福壽、子孫昌盛的心願,是無分階層一種普遍心理意向,自然地對雕塑工藝產生更深遠的影響。

    在此時期,一種用玉或其他質料所制之「如意」物器,便開始作為社會的高級饋贈物了。這種「如意」的製作,在元代時不但力求精美,材料力求貴重,而雕飾的內容也力求適合饋贈的目的,如祝壽與祝婚都各有不同的祝頌語和紋飾。

    「如意」這種器物,在古代是官宦的一種執持物,古代的繪畫上,無論是人間的朝官或天界的仙官,常常可以見到手裡捧著一個「如意」,大多數是倚靠在手臂的衣袖上。魏晉時期,士大夫受到當時放任自由的風氣影響,不願過份受到禮教的拘束,因而產生了執「如意」的風氣,從而取代了執笏的功用。笏必須穿禮服時才能執持,而「如意」是無論穿官禮服或便服皆可佩戴,故大受推崇。「如意」造型採用靈芝,靈芝在民間自古就認為是一種呈祥瑞的仙草,是不死之藥,傳說中服了千年靈芝,可長生不老,甚至能羽化登仙,正適合在出世思想極濃的魏晉時代,自然也最符合成為最吉祥之物品了。元至明清,「玉如意」更成了社會的高級饋贈物了。

    明清時代,吉祥圖像更達到了最高峰,玉雕紋飾出現了大量民間通俗和故事,以仙佛故事為題材的也較多。如「淵明愛菊」、「太白醉酒」、「麻姑獻壽」、「劉海戲蟾」、「赤壁夜遊」、「觀音渡仙」之類較為常見。此時亦出現了許多有諧音隱喻之玉雕圖像,如馬背上騎一隻瘋猴,喻「馬上封侯」,啣荷花或禾苗喻「合諧」,一枝荔枝喻「一本萬利」,二隻綬帶喻「雙壽」,大象駝一花瓶,喻「太平有象」,白驚與蓮花喻「一路連科」,瓜上有蝴蝶喻「瓜瓞綿綿」,整個大小田螺或蝸牛(因其生殖力強)謂之「生生不已」。

    此外,一些玉雕圖形也含有一定的吉慶意義,如縷雕獅子戲球,認為獅子可以僻邪而又含有節慶,是普遍受歡迎的圖形;雕作一山一海則代表「壽山福海」,因為山屬千萬年不變,海中資源又無盡;雕琢道教八仙的手持物在裝飾圖形上,即代表八仙;仙人採長生之藥,而圖中有松樹、靈芝,皆含祝壽之意,謂之「壽比南山」。另外,也有鏤雕喜、佛、福、壽等單字為玉飾的,而壽字中亦有嵌進「吉」和「萬」字作圖案的,用意增加「壽」字的變化。至於龍與鳳就象徵祥瑞。

    此時期的圖形、紋飾、大部份都屬俗套,經常相互模仿而又大量商品化,並無深刻構思。故至明中期逐漸出現用程式化、規格化的手法造的成批製品,缺乏新意,形成藝術水準下降。直至明代後期,蘇州玉雕(蘇作)出現了創新紋飾,改革了一些弊端,一洗頹風。而清代是仍承繼明代工藝傳統,對此類吉祥玉器而言,喜愛之風氣並無改變,其製品亦自有增無減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