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87 春秋 玉虎符(兩虎形合符之單右件)

春秋 玉虎符(兩虎形合符之單右件)

E87 春秋 玉虎符(兩虎形合符之單右件)
E87 春秋 玉虎符(兩虎形合符之單右件)

E87春秋 玉虎符(兩虎形合符之單右件)
春秋前期已分裂有一百三十餘國,大小戰爭三、四百次。孫子兵法: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!
左傳,曹劌論戰:夫戰,勇氣也,一鼓作氣,再而衰,,三而竭,彼竭我盈,故克之!
故調兵遣將,需能有判合之而極威猛之兵符,所以採用虎符,以增强氣勢和激厲士氣,能一鼓作氣取勝之!
判合之兵符,一半在國君手中,另一半為在外之將帥所執。當國君要調兵遣將時,就派使者持國君手中之一半虎符前往傳遞命令,經相合無誤時,將帥即可用兵。
兵符多用銅鑄且為虎形,玉虎符很少。玉虎符用一玉虎,當中剖開成兩件,通常一邊內浮雕一突起之「同」字(形成了「榫」,作為判合之器),另一面內刻凹「同」字;相合即成完整之虎,即命令是真的了。
這兩件單為右邊之玉虎符,同是一褐色玉,而大小幾相等。
此兩片卧虎:回首,張口,上、下顎獠牙相合,氣勢凌厲,耳作雲紋,腮後亦雕一雲紋,眼與後腦則雕捲渦紋為飾,虎身光素無紋。形體較小,雕工簡樸粗獷,大概戰爭頻繁,需實用而急就,估計屬小國,而非春秋五霸之強國。故兩玉虎符的另一左面沒有繳回,或已被別國併吞了吧。而後世秦漢時代之玉虎符亦因非「常制」,故仍數量很少,但已較大型和工藝形制繁複了。
虎符兩片,一般是右片留在朝廷,左片為在外的將帥所執,古代以右為尊。秦時的「新郪」「陽陵」二虎符,在「新郪」符銘裏面,就有「右在王,左在新郪」的規定;陽陵符上也有「右在皇帝,左在陽陵」的話。
兩符雖屬銅虎符,但由此可知虎符之制。銅虎符是常剞,玉虎符是特例,故很少。
從上述可知,此兩片右之玉虎符,應是春秋時代最早的,大概是為虎符之始創,很可能為春秋時期某小國君所存的兩右片虎符。現今竟能同時出現,實屬奇蹟!舉世再難尋了!其歷史之意義和價值無法估計!

(一)凸榫「同」字:長:36cm,高:3.11cm
(二)凹「同」字:長:5.98cm,高:3.11cm
這同是右片之玉虎符,一片為凸榫的「同」字;另一片雕凹刻的「同」字;此意大慨易於分辨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