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古玉封禪

古玉封禪

第十二章  古玉封禪

  遠古時代,人類很早就形成了動物所沒有的自我意識,當開始具有了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後,首先所觀察到的是自身和萬物的,生生不息的生命運動。它被認為是一種普遍存在於宇宙的神秘力量——神靈所主宰,漸漸形成了「萬物有靈」的觀念,開始了自然崇拜。如古埃及人崇拜太陽,古波斯人崇拜火,原因是他們把太陽和火看成是生命的神靈。在中國古代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禮記·表記載:「殷人尊神,率民以事神,先鬼而後禮。」尊神就是基於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。從「卜辭」中可知,殷人對於上天(上帝),風雲雨雪,地上的社、方(四方),山嶽河川,均有祭祀,且延伸後世。

    中國的泰山自古就被尊稱為「岱宗」。後漢書·祭祀志雲:「岱者,胎也;宗者,長也。萬物之始,陰陽之交。」三國志·魏志·烏桓傳:「中國人以生死之神歸泰山」。張華「博物志」:「泰山一曰天孫,言為天帝孫也,主召人魂魄,東方萬物始成,故主人生命之長短。」可見泰山在遠古時代被賦予生命之神的意義,因而後世帝王均對之甚尊崇,亦更有親臨泰山祭祀。

    北京的天壇,是明清帝皇祭禮天地的地方,祭禮天地在中國的古代是件很隆重的典禮,但最早時是稱為「封禪」。封與禪,乃兩件事。「封」是祭天,「禪」的祭地。

     「封」指築土為壇祭天,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,而在山上封土為壇,增加了泰山的高度,使祭天之禮更與上天接近,人間的帝王到此祭上蒼,表示受命於「天」。「禪」是祭地,指在泰山下的水山,如雲雲山,亭亭山,梁父山,社首山,會稽山,蕭然山舉行,這等小山是已低於泰山很多,再掘下去然後作壇,使它更深入地下來行祭地大典。

    帝王的封禪目的,在於把他的功績,稟告天地,並祈求天地共佑,實質上封禪的一種既具有政治目的,又帶有神秘性和宗教性的祭禮典禮,祭典中自然也需用玉製品。

    封禪典禮,傳說中始自夏、商、週三代時期已有,例如冊府元龜卷三五說:「昔齊恒欲封禪,管仲日:古者對泰山,禪梁甫,七十二家,皆受命然後得封禪。」原書沒有列出哪七十二家,只寫出十二家:無懷氏,伏義氏,神農氏、炎帝、黃帝、瑞頊,帝譽,堯,舜,禹,湯,周成王,他們都是封泰山,禪雲雲或亭亭、會稽、社首等小山,這十二家都是在受命之後,然後舉行封禪儀式的,古籍中又雲及古代對禪時期,有嘉禾生出,鳳凰來儀,種種祥瑞不召而至。

    上述十二家的封禪之事,無從稽考,但有史可徴的,是自秦始皇開始,共計十次,秦始皇二十八年:漢武帝元封元年;漢武帝太初元年,漢武帝太初三年,漢武帝太始四年,漢武帝征和四年,漢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,唐高宗乾卦三年,唐玄宗開元十二年,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。上述的帝皇都於是年率領臣下到泰山進行封禪。

    三國時魏明帝,南北朝時宋文帝,梁武帝及隋文帝,唐太宗,宋太宗等,也都想舉行封禪儀式,但終未能實現。

    封禪典禮,以秦始皇和漢武帝所舉行過的封禪儀式,比較典型地反映了古代封禪的情況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會巡行各地,率低領車駕,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七十人到泰山舉行封蟬大禮,準備行封蟬之禮時,儒生們議論紛分,說古代天子封蟬坐用「蒲車」(車輪用蒲裏得名),難以實施,秦始皇由此將隋從的儒生拆退,自定封蟬的儀式。他乘車從山南登上泰山之頂,立石歌頌秦德,舉行封禮,作為神聖之大事,然後又從山北下來,到梁父(或稱梁甫)山去舉行蟬禮,所用禮儀大體根據秦國舊時祭上天之禮稍加改造而成,上述是秦始皇二十八年的封蟬情況,而始皇本紀上的記載是:「初,上至秦山,徴齊魯儒生,博士,議封蟬,各乘異難施用木麻黃此點儒生,除車道,上自泰山陽至巔,立石頌德,從陰道下,蟬位於梁父。封藏皆秘之。」

    西漢中葉,國勢強盛,漢武帝關素來好大喜功,熱衷對蟬活動,初時會先令儒生起草對蟬禮儀,但由於這種典禮不著經傳,籌備了幾年也未有定論,漢武帝於是盡罷諸儒,自定禮儀,西元前一一零年,漢武帝先到梁父山行蟬禮祭地,再去泰山下東方設壇,舉行一次封禮祭天,壇廣一丈二尺,高九尺,下埋「玉牌書」之後,漢武帝與少數大臣登上泰山頂,舉行了第二次的封禮,第二天又從北山下來,在蕭然山舉行第二次蟬禮,漢武帝封蟬,祭天神泰一之禮,設壇三層,周轉環繞青,赤、白、黑、黃五帝壇,祭時殺白嫠牛,白鹿、豬等作為供品,祭禮官穿著,花的紫色衣服,祭地用祭地神後土之禮,祭時用江淮一帶所產的一茅三脊草為神藉,並以五色土盆雜對,還叫人滿山放置遠方的奇獸珍禽,以示祥瑞,在莊嚴的間樂聲中,漢武帝身穿黃色衣服,親自跪拜行禮,為了紀念這次封蟬大典,漢武帝還下詔改此年為元封元年。

    封蟬的儀式,雖然歷朝各代不盡相同,但基本形式和內容與秦始皇,漢武帝所行的封蟬典禮類似,只不過在具體細節方面有所不同而矣。

    南宋以後,此時的封建皇帝已不再親自到泰山舉行封蟬典禮,又因為具有封蟬的資格,必須是「受昊天之命,居大實之位的統一全國之君,故自南宋始,封蟬之禮就沒有再見了,但祭禮東獲泰山之事,各朝代都有,隋後漸轉換成另一種形式,即將封蟬和效祀合為一體。現存北京的天壇,(亦稱祈年壇)這一古建築群,即明清兩代帝皇作祭天的祈禮豐年的地方。